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六大问题阻碍设计院产能放大和组织效率提升
作者:赵春明  文章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7 14:08:43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随着市场能力的逐渐形成,以及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很多设计院的经营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然而相对于经营可实现的业务量而言,“生产能力不足”和组织效率不高问题日益凸现。产能放大和效率提升成为现阶段制约设计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很多设计院在提升组织效率和放大产能方面遇到很多困惑:辛辛苦苦搞的勘测设计一体化推行进展缓慢、严格质量控制导致更加频繁的设计变更、专业所模式还是综合院模式摇摆不定、试行的“项目部”障碍重重,业务完成能力提高不大,经济效益改善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倒退现象,等等。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根据为设计院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经验,研究发现,现阶段的设计院,尤其是勘察、设计一体化的大院,阻碍效率提升、产能放大的问题,主要有六个。

  问题一、专业间的生产协作缺乏有效的内在激励和外在约束

  设计生产活动因专业分工,而被分解为多专业环节的生产活动和多环节间的接口关系。一般的工程设计都具有专业环节多、环节间接口多、接口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这使得环节间的接口时间在实际生产时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能否有效缩短专业间接口占用的时间,是设计院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生产能力的重要领域。

  从管理角度看,降低专业间接口占用时间可有两类做法:一类是改进协作方法,即通过制订接口间有关技术与操作的程序、方法、标准等制度和工具来改进接口效率,如制定详细接口标准、监督接口程序准确执行;另一类是提高协作意愿,使得各专业环节主体愿意按照或能够按照协作方法的要求去做。然而,目前设计院提高专业间协作的努力主要表现在第一类做法上,如重视生产调度会的及时协调、建立公共数据库、提倡专业间互提资料、推动勘测设计一体化等有关技术与操作方面的规定,而对于提高协作意愿方面,有效的做法甚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专业间的协作缺乏内在激励

  要想各专业之间产生协作的动力,需要建立协作的激励机制,使各个专业主体都能够共享由专业协作产生的效率提升的收益。事实上,很多设计院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减少专业间接口占用时间,但该时间减少所带来的收益,要么被院级单独享有,比如互提资料使整个生产进度提前;要么被后序专业获得,比如公路设计中,地质专业提供满足桥梁专业需要的电子资料,减少的是桥梁专业的再次输入工作。而对执行这些规定和采用这些方法的大多数专业而言,其行为本身并不能给自身带来直接的收益,多数专业主体自然根本不会产生生产协作的内在意愿。

  2、专业间协作缺乏考评的必要约束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在咨询中发现,很多设计院为强调专业接口,规定了很多处罚政策,减发责任单位效益挂钩的部分。但是,从这些规定和政策的实践结果来看,专业间很多简单协调仍严重依赖于计划管理部门、甚至是高层领导,互提资料实现的不多、勘测设计一体化推进迟缓、进度延误后处罚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等问题依然存在,专业环节间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所以这些约束性政策没有发挥效用,除了其本身制订可能存在缺陷以外,更重要的是,这类“外约束”性质的政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才有执行的可能:(1)各专业环节工作的完成时间事先能准确确定,以使考核有客观依据;(2)专业接口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可使责任易于界定;(3)专业接口不多,且生产过程中对设计生产作业计划很少需要调整,以保证外在约束的主体,如计划管理部门有足够精力进行监督且成本不高。事实上,很多设计院根本不具备上述外约束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计划部门以集中监督的方式去考核、监督执行过程,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么多专业在协调中出现的问题,最多只能等问题出现以后再去追查责任——而每每此时,已有相当的时滞,影响已经扩散,各专业主体的责任问题纠缠在一起,再难作出清晰的责任界定,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

  因此,在缺乏有效内在激励和外在约束情况下,专业协作必然缺乏强烈的愿望,自然会出现类似“一些专业对勘测设计一体化反应冷漠” 、“前序专业的设计已经发生变化,后序专业还不知道,仍在原来的图纸上进行设计”等一系列不愿看到的典型现象。无论是从内在激励上去解决也好,还是从外在约束上去解决也好,总之协作意愿问题不解决,所有从协作方法上开展的“技术流派”,都均难有好的效果,这就是管理。

  问题二、设计生产资源使用过于分散,专业生产规模经济损丧严重

  同类生产资源集中使用,有利于实现专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因此它也是实践中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常用方法。设计院核心性生产资源是各类专业设计生产资源,从目前设计院对各类专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