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部长“发飙”与“王八蛋”工程
官方称引渤入疆工程只是民间话
工程院院士表示“引渤入疆”不
引渤入疆工程600亿解渴 "海水西
引渤入疆工程应该听取民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引渤入疆首倡者:工程需100年 效益哪能用钱算得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0-11-23 18:59:35

  “引渤入新”狂想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

  疯子的幻想?智者的良策?

  11月5日,乌鲁木齐。一场由一家新疆省级智囊机构、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一所新疆高校主办,两个地区发改委参与承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论证了一项名叫“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科学设想。

  得出的结论是“利用海水解决人类生存危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

  尽管这个结论并未指出这一设想是否可行,但还是迅速掀起了一波舆论热浪。

  “这帮疯子到底能多愚蠢!”“海水没进疆,脑子先进水”,“堪比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异想天开”,“完全不可行的痴人说梦……”

  口水满天飞时,一则“‘引渤入新’已立项”的消息更是给这场争论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所有反对立项的声音都震耳欲聋地扑面而来。

  11月12日,辽宁和内蒙古发改委联合出面澄清,“引渤入新”仍在讨论阶段,立项还很遥远。

  这时,看似扑朔迷离的“可行性讨论”也迎来了致命一击。

  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无论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还是新疆的地理条件,以及海水淡化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来看,“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想法都是一个“伪科学”。

  当观众们以为这项看似“旷世奇谈”的设想终于画上句号而准备满意而散之时,“引渤入新”的试点工程“引渤济锡”已经在喧嚣之中立项上马,2.6亿元的投资已经落实,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期项目所需的628亿元投资也在兄弟省份的联合下进入洽谈阶段。

  同时,支持“引渤”的声音也忽而出现,“6年即可完工”的言之凿凿,似乎又把那个已经断线风筝拉回了地上。

  “痴人说梦”与“梦想成真”已界限难辨。

  回头梳理,事件的进展与媒体发布的节奏把控,几乎可以称得上一个完美的传播学教程。但实际上这场口水仗的背后,并不只是空虚的臆想与常识的反击,还有中国西北缺水220亿立方米的严酷现实。

  贫水,让多少金钱与人力上的投资都变得绵软无力,内蒙古的煤炭、新疆的石油、甘肃和宁夏的发电厂……没有水,一切就难有生机,工业、农业、牧业……任何有助于消除贫困落后局面的开发规划都在缺水的困境下举步维艰。

  在我国北方,八大沙漠恣意妄为,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疯狂外扩,让曾经的农田、草原、村庄都化成了海市蜃楼。更可怕的是西风来,黄沙起。仅今年,我国北方就遭受了12次沙尘暴的袭击。

  首都北京,距离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浑善达克沙地仅有18公里。

  如是危局,谁来疏解?

  无论问题多多的“海水西调”最终会否实现,人们终于为“抗旱治沙”这个在商业上和政绩上并不诱人的话题找到了一个优质的噱头。相比推翻,我们更需要建设。

  它若不是良策,谁能拿出一个良策?

  “引渤入新”首倡者霍有光:“叫兽?我是一个叫喊科学的野兽”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北京报道

  霍有光,男,1950年8月生,甘肃天水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这几天,他在网上有了很多新的简介:“异想天开的疯子”、“科学界的牟其中”……

  他的科学构想更是招至极端刻薄的评价:“这不相当于民间‘八大傻工程’吗?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飞机装倒档,给黄河安栏杆,给苍蝇戴手套,给蚊子戴口罩,给跳蚤戴脚镣,给虱子戴避孕套。”

  最和善的评价也谨慎地说,那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霍有光不以为意。他笑呵呵的说:“还有人说我是‘叫兽’呢,我说我就是‘叫兽’,我是一个叫喊科学的野兽。”

  就是他,在13年前第一个提出了调渤海水灌溉新疆的“海水西调”构想——现在广为人知的“引渤入新”计划的最早蓝本。

  霍有光的“调水畅想”始于1995年的一个秋天。

  那是一个颇有魏格纳风范的瞬间。

  1995年秋天,在北京西客站的候车大厅里,霍有光望着墙上的中国地图突然愣住了。他从西到东在地图上比对着中国八大沙漠的位置,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他用手量了一下渤海到沙漠的距离:并不遥远。

  霍有光很兴奋。

  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